新规核心:监理职责大洗牌
此次住建部新规的核心,是对监理职责进行了重新界定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,是监理在工程签证审核方面的职责被大幅调整。过去,监理在工程签证审核中扮演着关键角色,这一职责不仅赋予了他们一定的权力,也让他们承担了相应的责任。但随着新规的实施,这一局面将发生根本性改变。
从2025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《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》(GB/T50500 - 2024)明确取消了监理的工程签证审核职责。这意味着,工程变更、索赔等涉及经济签证的事项,将不再由监理负责审核,而是回归到发承包双方直接确认。这一调整,看似只是职责的简单转移,实则蕴含着深刻的行业变革逻辑 。
变革逻辑:权责清晰,回归本质
住建部此次对监理职责的调整,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:
1. 权责清晰化:在过去的工程签证审核中,监理常常处于一种权责交叉的尴尬境地。一方面,他们要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,另一方面,又要承担经济签证的审核责任。这使得监理在面对一些复杂的计价争议时,往往陷入两难的困境。新规实施后,监理不再承担签证审核工作,减少了他们在计价争议中的自由裁量权,从而有效降低了职业风险 。
2. 回归监理本质:监理的核心职能,应当是对工程质量、安全、进度和合同履约等方面进行监督。然而,在过去,由于过多地参与经济签证审核,监理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偏移,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自身的核心职能。此次职责调整,有助于监理回归本质,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工程的技术监督和管理中 。
3. 与国际接轨:在国际工程管理领域,FIDIC等国际工程管理模式早已将监理定位为独立的第三方监督者,其主要职责是对工程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,而不涉及经济签证的审核。住建部此次对监理职责的调整,也是我国工程管理行业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,有助于提升我国工程管理的国际化水平 。
工作重心转移:从经济审核到技术监督
随着监理职责的重新定位,其工作重心也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。未来,监理的工作将更加聚焦于施工过程的技术监督和合同履约的管理。具体来说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:
1. 强化施工过程管控:监理将加强对隐蔽工程、关键工序的验收管理,确保施工过程严格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。同时,借助数字化手段,如BIM、智慧工地系统等,提升监管效率,实现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可追溯 。
2. 深化合同履约监督:监理将重点审查工程变更、新增工程的程序合规性,确保其符合合同约定。同时,加强对发承包双方履约行为的监督,及时发现并解决因计价争议导致的工期延误或质量风险 。
3. 提升风险预控能力:监理将从传统的“事后纠偏”模式,转变为“事前预防”模式。在施工方案审查阶段,提前识别潜在风险,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。同时,建立完善的工程档案标准化管理体系,确保验收资料、过程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。
挑战与机遇并存:行业变革下的监理未来
新规的实施,对监理行业来说,既是一场严峻的挑战,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。
挑战
1. 传统业务模式受冲击:对于部分依赖签证审核服务的监理企业来说,新规的实施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。他们需要重新调整业务结构,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,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。
2. 能力升级压力:为了适应新的职责和工作重心,监理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,包括合同管理、风险预判和数字化监管能力等。这对于许多习惯于传统工作模式的监理人员来说,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。
机遇
1. 行业生态优化:取消监理的签证审核职责,减少了计价争议,有助于提升监理的专业性和公信力,优化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 。
2. 服务升级空间:新规的实施,为监理行业向全过程工程咨询(PMC)、智慧监理等高端业务拓展提供了契机。监理企业可以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,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、专业的工程咨询服务,从而创造新的盈利点 。
3. 职业风险降低:摆脱了签证审核的“背锅”风险,监理人员可以更加专注于技术监督工作,降低职业风险,提升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。
住建部的这一新规,为监理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。在未来3年的关键转型期,监理企业和从业人员唯有积极拥抱变化,主动提升自身能力,向高端技术监督和全过程工程咨询方向升级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这场变革,既是挑战,也是机遇,让我们共同期待监理行业在变革中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!
#监理行业变革 #住建部新规 #职业发展 #工程管理